台湾游记之感悟

总体印象 对台湾的总体印象是非常不错的,非常温馨。例如在台北,除了便利店和屈臣氏,最多的当属咖啡店、烘培坊和小吃店了,街道中洋溢着咖啡香、面包香和各种其他食物的气味。城市的规划也很合理,巷子多而不窄,行人走车都没有问题。沿街大多是骑楼,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雨,这在台湾真的非常重要。厦门中山路一带的老城区也是这种骑楼,但新建的房子却丢掉了这个优良的传统,大多一块地建一个小区或是一个独栋的写字楼。没有沿街的店面,更不要提骑楼了。城市成了一个个孤岛,哪里去找温馨的气氛? 另一处给我震撼很大的地方是花莲。在夜市恰逢他们的嘉年华,舞台非常酷炫,场地中有凳子,不需要票可以自由进出,组织也非常专业,现场秩序很好。虽然表演嘉宾一个都不认识,但现场观众和艺人都很嗨,互动很好,我们也被打动。这个嘉年华已经办了十五届了,已成为花莲的一张名片。但震撼我的并不是演出本身,而是当地政府在开展文化活动方面展现出来的活力和能力。里面没有太多政治的成分,真正能让当地甚至周边的居民乐意参与,并且喜闻乐见,玩嗨玩好。我觉得这种思路大陆官员基本上是没有的。更厉害的是花莲的人口只有三十多万,在大陆绝对算是一个小城了,而我们的小城中又有多少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度又是多少? 花莲嘉年华现场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台湾公民的素质普遍较高,还常常能遇见一些动人的细节。例如在台湾,高铁或者景点中出售的盒饭、饮料和城市里的价格是一样的,除了兰屿等离岛会有一个公开的涨价幅度。这在大陆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连铁道部这样的国家队都是迫于压力才推出15元的高铁盒饭。在台湾路边的奶茶店,自带杯子可以打八折;停车场几乎都有孕妇专用车位;不允许带宠物的商店会专门标注导盲犬可以入内等等。店员都很和气,谢谢常挂嘴边;民宿老板对游客也很信任,入住退房几乎都是自助的。还有一件事非常奇怪,台湾的路边垃圾桶实在太少了,但马路却很干净。花莲同住一间民宿的东北老大爷感叹“这里的文明程度大陆再过20年也赶不上”。 导盲犬贴纸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旅途中接触了一些台湾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些选择在我看起来也挺有趣。例如在兰屿民宿有个从台北来打工换宿的小姑娘。跟老板联系好后自己一个人就来了,一待一个月,帮老板打扫卫生,接待住客,老板提供食宿;闲的时候就自己在岛上玩。她并不是一个特例,在岛上的饭店、民宿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有些人干脆长期待在小镇,例如前面提到恒春的波波厨房,就是几个对美食有追求的年轻人一起经营的。近几年这种事情在大陆也越来越多,我觉得是好的趋势。我们还在各地遇到许多为了办一场活动筹款的小学和中学生,他们在大街上立着募捐箱,然后用自己的才艺表演吸引路人。在花莲的海边有一对小姐弟,打架子鼓,除了募捐他们的牌子上还写着Facebook粉丝达到多少时爸爸就会带他们去韩国,希望大家点赞。我觉得这些小朋友都好棒,他们这么小就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累资源,一步一步达成目标。这种自主、自立的精神我觉得在大陆是比较缺乏的。 小朋友们的募捐活动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食住行 说起台湾的美食,据说高晓松都控制不住自己,但整个体验下来并没有太多让我惊喜的地方。 先说夜市。我们去了各地的多个夜市,夜市卖的食物大多是煎炸烤的做法,烤肉、蚵仔煎、炸鱿鱼、炸鸡排、烤猪蹄等等。既不太符合我的饮食倾向,似乎大陆也见得多了,没什么新鲜感。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例如大肠包小肠、鱼蛋、淡水阿给等等也没有特别打动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花莲吃的春卷,当时铺位里是几个年轻人,一次做十来个,面饼一字排开,放上不同口味的馅料,卷饼手法娴熟。夜市、小吃店都不乏年轻经营者的身影,这好像和大陆有一些差别。 春卷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然后说日常餐饮,有米饭类几大金刚:肉燥饭,卤肉饭,封肉饭,排骨饭,可以搭配各类汤;还有各色牛肉面,担仔面,米线等等。街边店比较便宜,大概80台币以内就可以吃饱,但有字号的店铺就贵很多了。例如台北永康街的牛肉面卖130台币一碗,但我觉得除了肉多吃起来还没有街边65一碗的牛肉面好吃。 此行的住宿除了垦丁、兰屿和花莲是民宿外,其他都是旅馆,都是在agoda定的,平均下来每晚标间大概300左右。总体住宿体验还不错,但感觉agoda并没有提供最优惠的价格,若准备时间充足可多做功课对比一下各大订房平台。 行在台湾也是比较方便的。对于城市间转移,在西岸可以选择高铁,快速宽敞,东岸只能选择台铁。台铁有不同的车型,速度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高铁站往往离城区较远,一般还需要乘接驳车或打车。但我们在台中出了高铁站之后乘接驳车是免费的,令人感动。若在城市里,台北有发达的捷运系统,相当于地铁。台北地铁给我的印象实在太好了,车身比北京地铁宽至少百分之三十,车站也很宽敞漂亮。结合台北不到三百万的人口,你应该可以想象乘车体验有多好,即使在上下班高峰也丝毫没有拥挤的情况。公交车也类似,坐了几次公交基本都有座位,而且台北公交的座位实在太舒服了。打车比较贵,但体验很好,台湾的的士都保养的很棒,车体干净到发亮,都是皮座椅,不会像大陆一样包裹肮脏的布垫,中控台也不会安装各种毫无设计感的仪器。 在台南和高雄我们还体验了台湾的共享单车,既有政府运营的有桩车,也有类似ofo的OBike,体验都不错,非常适合用于除台北外的其他城市游览。有桩车虽然要在指定地点借还,但会提供车锁,非常人性化。说到这强烈建议到台湾之后买一张当地手机卡,例如租单车这种服务都是需要短信验证码的。 台南有桩共享单车,可变速,车头有车锁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在台湾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大部分消费都得用现金完成,便利店中只有全家可以用支付宝。游玩时请保证身上有足够的台币。 台湾与大陆 台湾毕竟只是个小岛,自身人口少,市场体量小。近些年随着大陆工业的发展,逐渐丧失原有优势,四小龙的经济活力已大不如前。小英上台以后陆客大量减少,旅游业又受到重创,我们在台湾十几天都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旅游团。从经济上来说,依靠大陆已经是她几乎唯一的选择。 在情感上可能岛内人民分歧比较大。兰屿的民宿老板刚见面就说自己祖籍南京,后来聊天又跟我们讲了更多家里的故事。他的父亲今年93岁了,直到前几年他奶奶去世,每年还去南京探母。他奶奶去世之后,父亲年纪也大了,走不动了,换他的三叔每年从南京飞到台湾探望他的父亲,他的三叔今年也有86岁了。老板说,大陆他陪父亲去过很多次,也是有感情的,“统一了最好”。他又指着他还年幼的儿子说,台湾已经没什么发展,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流向海外,若他儿子留在台湾,他更加希望两岸交好,“万一有一天真的打起来,难道我要看着我的儿子上前线跟大陆打吗?有什么好打?难道不可笑吗?”而对于没有现实顾虑的年轻人,似乎较少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当然也没有和他们深入地交流,印象很深的是有被问到过“你们真的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吗?” 结语 十四天的台湾之行结束,我马上将参加工作,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在大陆天天讲发展,人人逐名利的背景下,台湾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桃源之中虽无摄人心魄的壮美之景,但它却可以让人放松、平静。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卷首写道 正因为,他们在跌倒流血的地方,重新低头播种,我们这一代,得以在和平中,天真而开阔地长大 抛开政治分歧不谈,台湾人民在这个弹丸小岛上辛勤耕耘的精神和对待生活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衷心希望海峡两岸都越来越好。

August 21, 2017 · 1 min · Yuanhao

台湾游记之行程

乘着毕业,终于把期待了很久的台湾之行落地了。本来光哥想在台北看一场周日的话剧,因此我们把行程定成了14天。虽然话剧没看成,但是十四天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环岛。 第一天 7.4 我们是7月四日上午8点多厦门飞台北的飞机,但出门不顺,直到十一点多才起飞。到了台北已是下午一点,一路来到住所放下行李便开始执行我们半天的游玩计划。我们住台北车站,附近就有不少景点,当天下午是一路向西。首先步行来到了总督府(现总统府),卫兵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一个老人家庄严站在总统府前,面朝外侧举起自己的一只手像在向着空气演讲。 演讲老人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而后来到中正纪念堂,这真是个纪念“堂”,大堂里面就有一个蒋先生的雕塑,很空旷。在前面的自由广场上正巧遇到在训练的仪仗队,当时下着大雨,他们仍然照常训练。等雨渐小,我们就出发前往象山,看101大楼。后面101大楼的景色证明冒雨爬一小时的山是非常值得的,我也拍到了此行最满意的几张照片之一。晚上逛了逛诚品书店就回去休息了。 黄昏时的101大楼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第二天 7.5 今天基本是沿着捷运淡水线往北游览。第一站是士林官邸,这是此行印象比较深刻的人文景点。官邸内装潢朴素,家具也不算奢华,但在但在电子导览温柔的声音和蒋宋二人的故事衬托下显得格外温馨。宋美龄的化妆室可是“梦幻的粉色系”,即使贵为第一夫人也还有一颗少女心,颇为有趣。接着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重点看了瓷器、玉器、书画展厅。特别是在瓷器展厅里真是感受到了精致的古代工艺品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可惜里面的空调实在太给力,中午又冷又饿的我们便没有再继续参观。 下午来到了淡水,周董的故乡。沿着老街走了一圈,比较普通。周董母校不让参观,只得在门外留个影,然后便去了旁边的真理大学、红毛城等景点,最后再走到著名的渔人码头,静静地看了看海,听了听歌。 渔人码头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晚上乘捷运回到市里,去逛了逛大稻埕以及繁华的西门町,最后回到酒店。 第三天 7.6 这天主要是往南,先去了龙山寺、国立台湾大学,然后去了个艺术村”宝藏岩“(基本工作室都没有开门,感觉略坑),接着去了康永街,吃了牛肉面和芒果冰,附近的师大也顺便逛了逛。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景点。下午我们便从台北出发前往台中。 我们到台中酒店放下行李后就近逛了逛“逢甲夜市”。 第四天 7.7 这天游览台中,台中其实景点不多,游客来此多半是因为要去日月潭或清境农场。我们上午去了东海大学,这是一所教会大学,日式风格的校园特别漂亮,最出彩的当然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这个路思义教堂。下午的时候我们买了个当地旅游项目,拼车前往高美湿地。湿地的卖点是“最美落日”,可惜当日下着小雨,云层厚重,我们无缘得见。 路思义教堂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晚上回到市区,我们便乘火车站前往嘉义。 第五天 7.8 最终我们在日月潭和阿里山中选择了后者,而到嘉义纯粹是为了去阿里山。阿里山其实就是个森林公园,原来日本人为了砍伐山中的林木资源修建了一条铁路,但由于我们功课做得不够,没提前买上火车票。公园里主要看一些“神木”即树龄很长的树木。是个亲友郊游的好去处,但从旅客的角度我觉得可玩性不高。 当晚我们从嘉义乘火车前往台南。晚上乘着去洗衣服夜游了一下古城 第六天 7.9 台湾的开始在台南 台南真是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小城市。除了城市本身,我们恰好入住了一个极其古老的酒店,装潢、设施可以让你感觉时光倒流了四五十年,打开抽屉里面还放着《圣经》和星云大师写的《献给旅行者》;而酒店对面的电影院外墙海报居然是手绘的,这个电影院本身就像在一部老电影里。离开台南时光哥还专程去买了一张手绘的《爱乐之城》明信片。 电影院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台南的人文景观主要有赤坎楼、安平古堡、大天后宫、孔庙等等。整个城市遍布庙宇,偶尔还能看到教堂,估计宗教人口占很大比例。赤坎楼和安平古堡最初均为荷兰人所建,台湾在近代百余年先后受到荷兰、日本、美国的影响,加上本身原住民以及49年后涌入的外省人,也算是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地区。 大半天台南就逛完了,下午我们又坐火车前往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 到高雄时还不到傍晚,我们走路到附近的六合夜市简单吃了点东西,又来到稍远一点的瑞丰夜市。然后去了小巨蛋,又去了”爱之河“,一通暴走后回到酒店。 第七天 7.10 高雄虽然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但我们给他的分配的时间也只有大半个白天。上午我们往西子湾方向游览,先到了驳二艺术特区。这里有点像北京的七九八,是由海边仓库改建而成的,整片区域有许多有趣的雕塑,仓库内的展览我们并没有参观。离开驳二之后,我们去了附近的国立中山大学。这所学校依山傍海而建,房子几乎是红色的,配上绿树蓝天,画风非常鲜艳。学校的海景简直无敌,大陆的大学我去不过少,论景色几乎没有可与厦大相提并论的,今天在宝岛终于帮它找到了个对手。 中山大学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从高雄开始,我们开始领略到台湾湛蓝的海水。下午,我们坐出租车前往台湾最南端——垦丁。 到垦丁的民宿住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租电动车。我们实际上住在恒春,是一个古城,离垦丁骑车还有二十分钟的路程。这片大区域景点分散,没有交通工具是根本不行的。 当天我们先去了猫鼻头公园,在山顶可以遥望垦丁大街,面朝大海的话眼前就是一片湛蓝。这种感觉真的有一种让你安定的力量,相比起来大陆浑浊海水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从猫鼻头出来我们去了一个沙滩,台湾人民还是比较奔放,有不少比基尼MM,:P,也有一些传统水上项目比如摩托艇之类的。大约计算号时间,我们便前往台湾第二处适合看日落的地方,号称“全球十二大日落”的关山日落。虽然今天天气很好,但是天边的云朵又一次让我拍日落的想法落空了。 关山日落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晚上吃了伙计冬粉鸭,其实冬粉鸭是配角,主角是卤味。老伯切卤味的刀法了得,但感觉卤味比较一般。 第八天 7.11 这天主要在垦丁瞎逛,鹅銮鼻、龙磐公园、风吹沙之类的地方。清华的朋友们如果因为学校不让骑电动车而不爽可以来垦丁释放一下。我们骑了一整天,除了收获美景外,还收获了一双晒伤的膝盖。。就问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下午还了车晚上就在恒春城里瞎逛,看到了跳高级广场舞的大妈们,路过了海角七号里阿嘉的家,然后去了一个叫波波厨房的文艺小店买了第二天的早餐。 第九天 7.12 这天的主要安排是前往光哥心心念念的离岛——兰屿。早上起来天气大好,我们的心情也大好。兰屿上住的是达悟族,因为捕捉飞鱼而著名,但七月其实飞鱼季已过。从垦丁后壁湖码头乘船到兰屿要两个多小时。我们在兰屿游玩后将直接乘船前往台东,这是一个效率最大化的旅行线路,船票是通过到垦丁的出租车司机提供的电话买到的,简直太巧了。由于船票买的晚,兰屿的住宿我们也没有提前订好。到了岛上第一件事就是找民宿,兰屿有个旅游网站叫兰色大门,我们在上面很快找到了住所,真的很幸运。民宿老板还提供了机车租赁、潜水、拼板舟体验等一系列活动的预定服务。岛上只能用现金交易,我们biaji花了1万多台币,好在有一个取款机。...

August 21, 2017 · 1 min · Yuanhao

美国游记——上

时代广场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图片加强版请戳:http://user.qzone.qq.com/297542513/blog/1438659227 7.25 今天我的美国东部游就正式开始了,上午师兄把我拉到机场,出发前往纽约。冶哥打了辆uber来接我,不一会便回到了他的住所。他住在jessry,其实和纽约都不是一个州,但和曼哈顿只隔着一条Hudson River,打开窗就能看见曼哈顿摩天大楼构筑的迷人的天际线。房间虽小,租金不少,900美金在北京也能住到一个至少40平的房子了吧~ 刚到泽西感觉这里超级像厦门,植物很热带,不过人可比厦门少多了。放好行李我们就前往一个叫聚缘(还是福忘了,美国中餐馆超多叫类似名字的)轩的中餐馆吃午饭,居然能吃到空心菜真是感动得我眼泪掉下来。吃饱喝足之后也懒得休息,就出发前往大纽约了!路上有个地方在搞活动,音响震天,一帮黑哥黑姐载歌载舞,烧烤摊青烟缕缕,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简直让你感觉回到了中国= = ...

August 18, 2015 · 1 min · Yuanhao

美国游记——下

云门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8.1 上午吃到了涛哥亲自下厨做的早饭。美国同学们的早饭其实都挺类似的。牛奶加上粗粮做成一碗粥,配上面包饼干之类的,还可以煮个鸡蛋来点水果;或者在波士顿耀子舍友是水果加牛奶榨汁,面包片夹水果和火鸡肉之类的东西做成三明治。今天在家还和老爹聊起早饭,他们得早上一大早起来就煮稀饭,还得炒菜啥啥的,效率确实比较低,而且感觉有点太偏重淀粉,营养不是很均衡。 饭间还和涛哥聊起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普渡读博的涛哥住在西拉法叶一个小区里,三个同学合租一个小别墅。一楼是厨房餐厅,还有一个超大的party空间,地下室有游戏机,二楼是卧室。这里比芝加哥和纽约便宜多了,他们每个人每月的房租只有400美金左右。这里公共交通比较挫,都是开车上学,开车到普渡得10分钟。他说们每天9点左右到办公室,然后五点就下班回家。中午吃个外卖什么的,应该也不怎么休息。勤劳的涛哥一家回家之后自己做晚饭,从准备到吃完打理好厨房餐厅得花2个小时,晚上也就不再去学校了。其实到了国内学校的食堂真是帮广大学生处理了一大堆的琐事,节省了很多时间。感觉在美国因为房子大,有车,吃饭也比较麻烦,你在料理生活上要花费比国内多不少的时间,加上住的比较远,可能很多研究生在实验室宅的时间远没有国内多。即使这样,涛哥还是准备4年就博士毕业了。我们的科研效率确实比较堪忧啊。 吃完饭我们便往普渡校园出发了。普渡建校的历史我觉得挺有意思,以下摘自百度百科。1862年时,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由佛蒙特州参议员贾斯汀摩利尔(Justin Smith Morrill)所提出的土地拨赠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联邦政府按照众议员的数目给各州拨地,而这些土地出售后的资金,用来建设以传授农业和机械知识为主的大学。1865年,印第安那州政府收到拉法叶地区的商业领袖和慈善家约翰·普渡所捐赠的十五万美元,包括Tippecanoe郡既有的五万美元经费及由拉法叶居民提供的150亩土地,在1869年时在拉法叶市郊的这片土地上正式设立普渡大学。普渡大学在1874年9月16日正式开始授课,初期的普渡大学只有三栋建筑物、六位教师及39个学生,并在1875年正式颁发第一个学位。同年,普渡大学招收第一个女性学生。1883年时,普渡大学学生人数增加至350人。在廿世纪初期,普渡大学开始在学术、教学及设备三方面快速扩张,并逐渐成为全世界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土地拨赠法案的百度百科词条评价该法案奠定了美国现今高等教育的基础。而普渡的故事我觉得更是国家和民众互动的非常正面的例子,好的大学不可能仅仅由国家一方主导便可建立,应该给民众更广泛的参与的权利和机会。 普渡校园有快3000英亩,非常大。主要的教学研究建筑倒是比较集中,风格也非常统一——红砖墙加红屋顶,比较朴素,有些建筑非常像红色版的北大。普渡建校于1869年,历史也算悠久了,立校时以教授农学与机械为主,据涛哥说农业是全美第一的专业哦。普渡有自己的机场,有飞机驾驶课可以选修,费用不到3000美金;它还是培养美国宇航员最多的大学,阿姆斯特朗也是普渡校友,还有一座楼是已他名字命名的。涛哥带我参观了他们ME的系馆,里面陈设有他们玩具设计课的优秀作业,还有一个过山车模型,据说该校有过山车设计专业。因为正值暑假,校园里基本是空的,偶尔能看到一些前来报道的新生。中午外面太晒,就先在union里和楷哥越洋扯淡,下午按照游览指南又走了一遍,还特意去看了他们的stadium,可惜假期封住了进不去。橄榄球真是美国国球,在OSU时忘了拍他们stadium,据说可以坐10万人,一到重要比赛场外都是为看球搭起的帐篷。之前我觉得清华已经很大了,到美国才发现它其实一点也不大,之前的俄亥俄州立和普渡都数倍于我校的面积;而且一些学校虽然比如西北大学campus看着小,但他们的住宿楼都是散落在所在城市里的,所以可用的面积也并不小。可能更悲剧的一点是,比如中国的顶尖大学大多都在主要城市之中,很可能还在繁华地段,几乎难再扩张了。从这个角度看,建一些分校还是有道理的。或者像中科大这样撤离北京,从长远来看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傍晚出发回芝加哥了。这次时间还比较早,印第安纳的风光一路在夕阳下一览无遗。大平原让他们有了自动化农业的条件,一路看到很多巨大的喷灌装置。还有一大片风力发电机,也非常美。在高速路上时不时就有从车窗伸出手向我们竖大拇指的人,更有一个疯狂的家伙从车窗里爬出来挥舞着手中的酒瓶向我们致敬。昭牛说这辆viper可是美国唯一的手工超跑,人们对它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可见美国的汽车文化真不是盖的,懂车的人很多;另一方面他们的企业也能造出让自己的国民兴奋、自豪的产品。这样的场景还真是挺能激发我的使命感,但愿景归愿景,还是要把功夫花到实处。国家已经比之前富裕不少,我们这一代有条件也应该有能力做出一些厉害的东西。 8.2 这已经是在美国的最后一天了,下午就要出发回国。上午起床先把东西一收,把脏衣服床单拿到楼下洗衣房洗。美国的洗衣房通常是洗衣机加烘干机的组合,正是有了烘干机的存在,才让我有可能在出发当天洗衣服。第一次用烘干机是在耀子家,烘完之后的衣服很软,还温温的,连洗带烘只要不到两个小时。想想只要两小时就能把一件脏衣服干干净净地重新穿身上,效率真是非常高。但也不见得这就是先进的,在不需要急用的场合用太阳光显然是更加环保的做法。其实在节能环保上,国人真是大大地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烘干机,大量使用的卫生纸,温度低到令人发指的空调,这些东西我们真的不一定要向美国人学习。 在洗衣房对面有一个游戏室,里面就像个幼儿园教室,都是给小朋友准备的玩具之类的东西,在游戏室的门外还有一个迷你游乐园,有一些滑滑梯。这些统统都是给研究生的小孩准备的!在昭牛这住了这么多天,时常在电梯里碰到一家几口同时出现的外国人,在地下车库里也有好些婴儿车。我觉得这一点美国学校真是大大大大地比国内先进,他们是真的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非常人性化。想想在国内,应该没有一个大学有为博士生的小孩准备设施的吧。关于这点还有一个细节,在这个宿舍楼内有一些常用标志是用多国语言写的,有中文,日文,韩文之类的,我看到后觉得奇怪,能来这读书的看这些英语标识肯定是没问题的啊,昭牛说这是为家属准备的。听后当时心里真的是感到一股暖流啊。想想紫荆宿舍,不能留宿,收个快递还必须到14号楼,办个换房间手续还层层审批。。。总之有各种各样仔细想想站不住脚的规定,后勤总是把自己想成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总想用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来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我是感觉在人性化服务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率先做到极致用户体验的人必将在未来成为市场的赢家。 既然说到这了,再提提我看到的美国博士们的待遇。他们的工资一般是2000美金,如果乘上汇率那在中国可是高薪了。但事实是不能这么算,我在美国吃过的最便宜的饭是7美金,当然你要是在家跟人搭伙做应该会便宜一点。房租基本月付,怎么得也要400左右,在一些大一点的城市700到900是要的。住的远可以省一些房费,但车就成了必需品,车本身不贵,几千刀的二手车通勤足矣,但每月保险又得花你几百块。其实算下来也留不下什么钱。不过这里国内贵的一些东西比如衣服啊,电子产品啊反而相对便宜,衣服几十块已经可以买大品牌了,iphone一台也不过几百块。我很一直在找一个坐标系来评估一下中美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最后发现大件商品是比较合适的,算上汇率国内外差价不大,所以基本结论是东西差不多贵,但是他们赚的比我们多(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5万美金,差距应该就是汇率了),不过外面吃饭确实比较贵。所以国内博士们的钱其实已经还行了,当然如果还能再提高点没有人会拒绝,毕竟优质大学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消费太高了。但要是一说到房子,那国人就比较惨了,我们的房子真的已经和美国一样贵,很可能更贵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美国区域平衡发展的程度,很多的厉害大学就是在偏远的小镇,不是所有好资源都放在纽约。中小城市能提供一些高级的例如大学教授这样的工作机会,大家就不会争着往几个城市挤了,房子价钱合理,生活水平也高,也难怪人家容易出成果。你说一个清华教授,也得住房子孩子也得上学,不花时间赚点钱能行吗? 中午又去了尖沙咀,点了和来芝加哥时一模一样的牛肉火锅,不过这次饭后终于吃上了昭牛力荐的Andy’s冰淇淋,点了一个mint chip concrete,简单点说就是薄荷冰淇淋。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巧克力有点太甜了。下午到机场居然走错了航站楼,奥黑尔机场的小火车又因为大风暂停工作了好一会儿,有一个白人姑娘直接在人群中昏厥过去,应该是第一次见人晕倒,没想到是在美国。紧赶慢赶到了T3,发现飞机延误了,身边是一伙101中学的初中生,他们刚结束暑假的游学也准备返回北京。想想来的时候也是一伙初中生和我一班飞机,不过那时是景山学校。 上了飞机,坐在一个华人大叔旁边,得知他是从波士顿去上海出差的,趁着飞机还没起飞,就和他聊了起来。大叔非常斯文,来美国已经有16年了,大儿子已经上中学,小女儿还上小学,在波士顿做了一家太阳能电池板相关仪器的创业公司,这次去中国是想开拓下业务,看看他们的传感器能不能用在其他领域。得知我只在波士顿游玩了一天,他挺可惜的,说波士顿其实可玩的地方很多,比如有个科学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之类的,这没办法,只好下次再来了。他对我们这行也挺了解的,知道HughHerr教授,说听过一次他的真人演讲,当时穿着假肢来了一个空翻,把大叔震住了,在飞机上还一直说amazing。大叔之前在TI旗下某子公司干技术,我问是否会感觉到有天花板,他说其实还好,但做技术的永远不可能赚的跟做管理的一样多,因为“管的事情就没那么多,凭什么给你那么多钱”。 后来问了比较多偏向旅美生活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孩子中文学得怎么样,他说基本上的第二代是无法用中文流利交流的。后来又问看到子女变成和自己有着不同的文化会不会怪怪的,我说我作为一个南方人想到若是留在北京以后小孩一口京片子都会一阵蛋疼,大叔教育我说你有孩子了想法就会改变的,你会希望你孩子首先掌握在当前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技能,然后才是传承文化。当被问到退休之后会不会想回国时,大叔说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退休,现在若是父母还在回去还有个念想,但“妈妈死了兄弟姐妹就都成了亲戚”,回去就得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了。 其实第一代的迁徙者确实是挺辛苦的,新老文化和关系在他们身上撕扯地最厉害。大叔去上海出差却因为机票贵买了飞北京的航班,这飞机一晚点他只好在机场随便休息下了,明早六点还得赶去上海的班机。 后记 这次去美国前后两周,收获还是很大的。这篇断断续续的游记居然也已经写了一万多字。其实能有机会到地球的另一边去看看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在家乡这种小县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这种机会,这也是我写这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次去最大的一个作用我认为是消除神秘感,不管是在科研方面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终于能亲身感受一下最先进的美国到底是如何在运行的。而且你会发现在很多地方我们相差已经没那么大,常常会觉得,原来美国的**也就这样啊。但差距还是有的,例如前面说了很多的房子啊教育啊还有环境之类的,前几天在厦门就感觉这海为什么一点都不蓝,这楼为什么盖得这么凌乱。但差距之外还有差别,两国的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不一定是可以简单用好或坏来评价的,我们要找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径来发展。总之,你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你会知道中级或者高级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 两周的时间毕竟也很难深入了解美国,有些地方难免写得比较主观,大家看看就好。 嗯,现在有点后悔没有让昭牛带我去脱衣舞俱乐部了- -

August 18, 2015 · 1 min · Yuanhao